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今天是
首页 要闻关注 宣讲动态 通知公告 中心组学习参考 理论热点面对面 政策解读 在线大讲堂 塞上新语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今天是:
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 2017-05-2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消除贫困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宁夏通过生态移民、产业帮扶等多种措施,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58万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自治区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山区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一些贫困“盲区”“盲点”成为精准扶贫的死角。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贫困地区扶贫的盲区与盲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先天不足致贫的人口成为扶贫的盲点。贫困地区因自然环境因素,较其他地区有数量更多的先天不足的人口,诸如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他们不仅对家庭没有经济贡献,还会增加开支,而这些开支往往数目巨大,具有长期性、不可预期性,导致家庭陷入持续贫困之中,难以脱贫。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隐形贫困者,比如表面上看起来身体健全,实则无所作为、一事无成者。

  因家庭不完整而致贫的人口是被遗忘了的扶贫死角。现实中,因病、因事故、因家庭矛盾纠纷等原因造成夫妻一方离世或双方离世致贫的家庭逐年增多。在农村,许多一方离世者抚养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这些孩子大都在接受教育阶段。然而,家庭的残缺不全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失,使其完全失去了经济支撑,导致贫困;除此以外,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方面也是扶贫的短板、痛点和盲区。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叠加致贫的盲点人群渗透在贫困家庭的不同层面。贫困户致贫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恶劣,无法享受公共资源;农业生产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动力;贫困家庭文化素质低,主观能动性不强;农村高价彩礼已成为部分家庭贫困的一大隐忧,正在逐渐发酵;脱贫任务和脱贫机制不能有效对接,缺少返贫防御机制;与精准扶贫对应的是粗放式扶贫,由于贫困家庭数据来自村干部对村民的感性认识或者是对以往经验的延续,缺乏对贫困家庭的逐年更新或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没有量化标准;扶贫中存在低质、低效问题,“亲情扶贫”和“人情扶贫”的现象,监督机制存在空白。

  针对上述“盲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各不相同,其需求也千差万别,还是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着动态变化。因此,扶贫工作者对扶贫对象的需求要有深刻的了解,扶贫项目的实施,应征求贫困者的意愿,严防供给与需求两张皮。与扶贫相伴生的还有许多弄虚作假现象和形式主义做法,一些地方、个别贫困户存在着应付项目的验收、套取扶贫款的现象,甚至不惜租借家畜家禽,也有的将国家扶贫资金挪作他用,这些行为使扶贫成为形式主义而变质变味。因此,要建立贫困户项目申报制度,尊重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完善扶贫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机制,为贫困人口提供共建共享、公平发展的机会。同时,可将扶贫项目、申报花名册制作成信息手册,直接提供给贫困户,通过手机信息、微信、做到公开透明,由其自主选择申报发展项目,再到具体项目的实施、落实,做到每一个过程都能让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执笔:李禄胜)

>>> <<<
【作者】: 马杰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讲师团主办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宁夏新闻网 宁ICP备10000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