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18-08-01     

  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保护自然对人类文明、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更为先进的文明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期和新阶段。其特点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促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类辉煌经久延续。同时,生态文明还是人类在尊重、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对曾经征服、掠夺、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其目的是促进人类美好生活、美好世界的永续发展。

  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具有各自特点的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逐渐深入,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统一中趋于理性,走向成熟。

  采猎业社会人对自然无条件的依赖使人类视自然界为某种具有超自然力量的超大能量主宰,正如马克思所比喻的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前提下的主宰与被主宰关系;

  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处于幼稚的、初步的开发阶段,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前提下的相对平衡状态;

  工业文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诞生的,这一时期伴随着知识和理性的复兴与发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征服及伤害开始变得疯狂而不理智,最终使人类在自然无情的回击中身处险境、危机重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观能动性过分发挥前提下的征服与被征服、破坏与被破坏关系;

  生态文明则是一条反思由人类自身行为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趋紧的新路,是一种进步于其他文明形式的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前提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发展形式。它是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效益与生态价值的发展方式的审视与矫正,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生态文明,只有生态文明得以发展,人类文明才能延续和进步,当生态文明承载人类文明,生态文明推动人类文明时,自然、社会、人类才会呈现出和谐生动、全面进步的美好景象。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在致力于构建以绿色、美丽为基本理念和根本遵旨的美好家园时,使中华民族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中,在美丽中国的建设实践中得以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立场和决心。

  人类直面、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不仅在于以经济、法律等手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还在于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基础之上的人类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术界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历程,经历了由利奥波特、卡逊等现代西方探索者拉开人类环境觉醒的序幕,到《增长的极限》引发一场世界性的争论,再到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以及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会议表明人类的整体觉醒,并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成共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人类生态觉醒、人类追求生态价值目标的渐进图景,这一图景既是由重物质轻生态转向物质生态并重的过程,又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矛盾尖锐转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的过程,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是基于这种转化和共赢。

  为此,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上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行总体规划,不仅旨在实现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价值追求。

  “可持续发展”本身是对工业文明以来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生态觉醒的具体表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写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给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无数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深深懂得,只有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美丽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第一次被列入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中,这些目标和任务是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决策部署,深刻揭示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以来,“绿色”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美丽”一词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从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体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高度一致性,同时反映出走向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就是生态文明发展的渐进过程,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水平、层次和高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因此,走向现代化强国就意味着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强国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之路,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也是绿色发展、绿色革命的推进之路! (执笔:马红梅)

  

【作者】:马杰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