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积极推进银川都市圈协同发展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19-11-12     

  宁夏党校、行政学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

  核心提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自治区党委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也强调指出,要加快理顺银川都市圈建设体制机制障碍,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银川都市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银川都市圈建设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把握六大着力点,积极推进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都市圈内部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于银川都市圈的整体空间布局,适应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突出强化各类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达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着眼于银川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突出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设施的中远期规划建设。如在银川与石嘴山、吴忠等城市交汇的银川北部、南部等方向,规划布局建设若干个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提升都市圈物流服务能力。

  构建智能化、国际化、高端化的产业支撑体系。以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基础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色和基础,加强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特色食品等同类产业中的分工合作,打通“上下游”和左右关联产业接续渠道,形成区域内产业既合理分布又上下游联动的良好局面;以先进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物联网等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型大气治理、水处理、土壤修复技术装备、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等为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体验参与型、生态景观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等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成为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都市圈城镇体系。以培育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建设平罗、青铜峡、灵武等小城市和各类重点小城镇为支撑,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强化城镇功能互补和内在联系,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形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强化乡村规划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功能型农业,增强都市圈城乡风貌的协调性。

  构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银川综合保税区作为银川都市圈最大的开放品牌,以建设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为方向,提升银川航空港多式联运物流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完善,增强航空港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着力提升银川航空口岸的国际化水平,推动银川综合保税区优化升级,加快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步伐, 稳步提升中阿博览会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创建设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此外,银川还应该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的对接机制,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城市的合作,增强西部内陆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支撑作用。

  构建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全民创业链“三链融合”的创新体系。积极主动服务融入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开展一批科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技术研究项目,力争在能源化工、先进装备、新材料、农业生物遗传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建设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枢纽作用,探索高校与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者到银川都市圈创新创业。

  构建自然之美、田园风貌、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巩固提升贺兰山的绿色生态屏障作用,实施宜林荒山绿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南北相连的生态产业带及城乡生态廊道网络。扩大公园绿地,完善中心城区——县城——乡镇三级休闲公园体系。加快黄河宁夏段落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湿地系统恢复和建设工程。通过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实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全收集、 全处理。加强垃圾污染治理,力争达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引导企业和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在都市圈内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执笔:杨丽艳)

【作者】:马杰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