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3-01-21     

  王 丽 王想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宁夏生态脆弱的区情、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路径上要探索适应宁夏区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加快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的“进度”。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对标宁夏区情,一方面要通过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推进全区人民消费、出行等的绿色转型进度,尽快推动绿色出行、减纸减塑、节能降耗等低碳格局的形成。

  提高生态保护的“强度”。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置于“三区建设”之首,并将“生态优先战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五大战略”之一。当前,一方面要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构建最严密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采取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让生态保护的行动贯穿在常态化的经济、社会等工作中,使绿色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加大环境污染防治的“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的环境污染防治成效明显,要想进一步提升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大。不仅要加大黄河“四乱”、腾格里沙漠污染等防治力度,还要继续加大宁夏工业、企业、制造业等的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提高全区乡村、城乡接合部、各市区污染防治能力等,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形成普遍共识。

  提升生态修复的“效度”。总体观之,宁夏过境黄河两岸的风险防控能力、南部山区水土流失防治能力、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要在宏观上继续坚持开展“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不放松,另一方面要在微观上通过重大修复项目招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聚合社会民众修复行动力等不断巩固宁夏生态修复成果。

  保障措施上形成具有宁夏特色的生态环境体制机制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9月,我区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方案(试行)》,未来几年,我们要严格推进该方案的有效落实,切实提升全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及稳定性、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出具有宁夏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等,从而有效解决以往我区生态产品“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使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产品不仅要有价值,还要增值溢价。

  构建上下联动的生态监督机制。生态环境从“持续改善”到“根本好转”再到“长效保持”,离不开监督机制的效能发挥。为此,要构建自上而下的政府监督机制,形成权威而强制的行政监督力;也要构建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多元而灵活的民间监督力。以上下联动、渠道互补的监督机制,有力纠偏不当行为、保护生态成果。

  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治护航机制。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离不开法治的全过程护航。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宁夏已出台了相关法规制度。因此,我们应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多维度筑起严格而有效的宁夏生态法治护航机制。

  完善贯彻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目前,宁夏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黄河宁夏过境段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也由“小流域试点”转向“上下游横向”常态化开展,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不断与时俱进,结合宁夏生态变化、最新实际完善和革新相对应的制度框架和内容并加以贯彻执行。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