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
“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新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数智技术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应发挥其高效的嵌入效应,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更好赋能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赋能产业转型发展,夯实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健康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稳固,关系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当前,宁夏第一、二产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为产业转型插上“数智”的“金翅膀”,助力“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创造有利物质条件。推动宁夏特色工业创新发展。巩固提升煤制油、煤制烯烃技术及智能电网等产能优势,进一步聚焦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产业,精耕细作,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联合创建虚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运用数智技术不断开发具有区域特点、资源禀赋特色的工业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数字信息产业,发展“互联网+”,建设“中国算力之都”,打造“东数西算”示范、数字信息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三大基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后发优势,依托数智技术创造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经济效益。推动传统农牧业向智能化转型。农牧业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农牧产业升级、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可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精准施肥灌溉,实现种植全过程管理;利用自动化设施设备完成农牧产品收割、加工等环节,提高农牧业生产质效;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农牧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信息,筑牢农牧产品加工销售安全链;发挥大数据技术在精准营销、市场细分、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产品供销效率,降低供销成本。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利用数智技术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产品和服务中。通过数智化平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伴手礼等文创产品;利用数智技术创作具有地域、民族风情的音乐、舞蹈、影视等文化作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品牌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赋能社会管理与服务提档升级,提升示范区建设的治理效能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动各族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基础。扩大数智技术在民族事务治理领域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深度,可以极大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效能。利用数智技术提高管理效能。精细化管理体现管理部门的智慧,通过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工作,抢抓机遇期,强化数智技术创新与场景开发应用“双轮驱动”,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创新探索。在公共安全领域,加强对人员流动、车辆通行等数据的分析,及时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风险,实现精细化网格管理服务和及时处置。在乡村振兴领域,运用大数据分析欠发达地区存在的发展问题和发展需求,便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精准的帮扶政策。利用数智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丰富民族工作载体,将民族事务管理工作融入大数据工作中,建设基于数智技术的一站式政务在线服务平台,聚焦各族群众利益诉求,整合就业信息、议事协商、民意调查、便民生活圈、随手拍、法律直通车等便民服务内容,全域收集各类政务数据、社会数据,让数据多跑路,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拓宽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的多维路径,推动民族工作数字化进程,使“数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赋能宣教互动共享,树牢示范区建设的共同理念
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展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成就,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必然要求。数智技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应用数字化手段将党的民族政策、历史故事等转化为数字信息,利用数智技术存储和处理,为宣传教育提供强大的数字资源支持。充分激活数智技术赋能效应,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网络空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宁夏故事,开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局面。共享宣传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应用软件和平台,将数智媒介与主流媒体传播权下移,使大众能够广泛参与内容生产、创制与传播。创造用户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等,广泛参与数字内容的生产创作、在线互动等环境,让各族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实现各民族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激励优秀内容聚集“流量”,支持民俗节日、饮食文化、歌谣舞蹈等转化为数字文化产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石榴籽颗颗相拥的数字化实践绽放“流量之花”。提升宣传教育成效。善于用智能算法的技术力量,打破“信息茧房”,强化价值引领。在个性化教育供给过程中,明确数智技术的价值定位,发挥好人工智能等作为受教育者学习知识辅助性工具的功能,建立人机协同的教育模式。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种宣教内容形式渠道并举的信息分发机制,使受教育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避免因同质化信息过多而产生信息倦怠。运用数据监测和分析等手段,对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精确评估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信息的到达率和接受度。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画像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制定更加贴合需求的宣传教育策略,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质量。 (执笔: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