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推动文艺创作筑“高原”、攀“高峰”,致力于精品文艺的创作、展演、推介与研究,为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篇章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人民智慧的体现和结晶,这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人民。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不中断,并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基因紧密相关。这其中,文学艺术创造发挥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历史使命,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琴棋书画,都饱含着中国人民勤劳精进、聪明睿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学精神和人文气质。
一切文艺创作的素材都来源于人民生活这一伟大而富足的宝库,人民生活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事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源头活水,文艺创作就无法汲取有益的营养,即使具有再高超的形式语言与技法表现,创作出的作品也是苍白的、干涩的、空洞的,是经不起时代检验和历史考验的,更谈不上文艺的创新与发展。柳青的文学作品《创业史》、路遥的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刘文西的中国画作品《祖孙四代》、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以及电视剧《山海情》等家喻户晓的文艺精品,无不关联着人民心声,无不烙下了时代印迹。
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围绕人民这一中心创作主题,“身入”“心入”“情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去观察、感受、体验,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站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高度上,跳出个人艺术创作的一己悲欢,始终与伟大的新时代同步,与人民前进的脚步同行。
文艺创作要回应时代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风气,就在于它饱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精神家园构建的灵魂。因而,文艺工作者的成长一定紧紧与时代发展如影随形,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必然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影响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一定是时代发展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
人民和时代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是文艺作品的“根”与“魂”,任何脱离人民和时代这一创作母体,只追求个人一己悲欢的作品,注定是孤掌难鸣,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所有流传下来的文艺精品都具备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集体观念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时代善恶、美丑的集中呈现,这是古今中外文艺发展的共同规律。可以说,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就在于通过文艺创作阐释伟大时代的精神坐标和价值取向,持续为人民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进而促进甚至引领时代向前发展,这是从事文艺创作的根本点、立足点、出发点。
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根人民、扎根人民,以崇高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职业情操、高超的艺术手法、精湛的文艺作品奉献人民,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解读中国精神、阐释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华民族优良品德融入创作之中,不断提升作品的格调与境界,使之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普遍价值尺度,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甚至要通过文艺的形式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回应时代关切。
将文艺创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集中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人民大众的整体精神面貌,将文艺创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是进一步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的重要路径。
那么,如何通过文艺作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一方面,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总结中华历史文化元素,将传统戏曲、民乐、国画、书法等表达真善美的文化传统继承下去,做到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入构思谋划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挖掘能够代表新时代精神与价值的先进人物,用文艺的形式抒写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描绘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图谱,创作出更多更好引领人民精神追求、表达人民心声的文艺精品。
十年来,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点点滴滴,壮丽抒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新篇章。我们看到,伟大的新时代已经为广大文艺工作者铺就了无比广阔的艺术舞台,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创作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执笔: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