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
民生是百姓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社会和谐的基石。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民生福祉,集中发力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持续进行制度创新,民生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把做好民生工作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民生,民之所需,国之根本。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如何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自古以来,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倡导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政理念,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比如“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下富则上富”等,充分强调了民生的重要性。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民生工作作为国之大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民生问题是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理论、路径和目标,不断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民生”一词写入党的报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概念。此后,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政策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时期,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奏响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强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七有”的民生建设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设置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专章,并对民生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生建设举措,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理解和领悟“人民至上”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我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城乡山川差距较大,特别是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等问题,也提出了新一年民生工作的目标任务。2025年,我区坚持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将投入125亿元办好40件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将持续深化就业创业优先、居民增收致富、教育质量提升、医疗健康保障、文体惠民利民、养老育幼服务、住房安居宜居、社保扩面提质“八大工程”,奋力在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上实现新突破。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新的目标任务,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发力,需要党员干部更加勇于担当作为。
首先,要以民生为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民生为导向,要准确把握民生工作的特点,在改革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以民生福祉彰显改革成效。其次,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要严格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坚持为基层减负,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抓落实、干实事上;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大力倡导意见到群众中去听、问题到群众中去找、办法到群众中去学、效果到群众中去看、满意度到群众中去评。同时,还要勇于担当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精耕细作、为民造福上。最后,要不断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进一步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特别是要在创建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急难愁盼问题“两个清单”和工程式推进、应急式解决“两项机制”方面下功夫。还要持续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其他政策措施,给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作者:马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