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把牢工作主线 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5-08-11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宁夏既是民族地区,又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根基的政治责任,也是建设美丽新宁夏、保障宁夏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使命担当。宁夏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既保护好宁夏的山山水水,又让绿水青山成为带动全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在新征程上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组织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精准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厘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边界,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二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制定实现“双碳”目标行动方案,强化碳排放重点行业和领域能耗统计监测能力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健全林草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强化生态修复与增汇协同,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三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区计划、特色农业提质计划、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加快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区,持续深化“六权”改革,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扎实推动各类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一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聚焦细颗粒物污染,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持续推进煤化工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切实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二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重点河流信息化监测,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面落实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破损修复,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三要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实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严格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强化优先监管地块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和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实施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一要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坚守“一河三山”生态环境基准线,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系统、重要生态廊道、河湖滩地保护建设。争取创建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科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全区自然生态资源调查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加强生态状况调查监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二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恢复自然生态承载能力。突出北部巩固提升、中部扩面增绿、南部护绿涵水,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各类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三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编制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合理布局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主的物种保护空间体系,抓紧实施地方特有物种保护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调查规划与监测预警制度、损害赔偿与保护补偿制度、收益分享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等,依法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健全建设美丽新宁夏保障体系

  一要打好法治保障拳。加大环境法治教育宣传的力度,创新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培育各族群众环境法治意识。加强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地方性法规标准制定修订,提高生态环境立法质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水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成效。推行生态环境诉讼专门化,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合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持续加强环境损害类司法鉴定机构准入管理和司法鉴定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环境司法保障作用。二要打好市场导向拳。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明晰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的产权,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健全能源资源市场交易机制,实现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要打好科技支撑拳。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支撑能力。健全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协作机制,强化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四要打好政策激励拳。强化生态环境政策的目标协同、方法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不断增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激励政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制定出台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政策。

  (执笔:贾德荣)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