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自治区党委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全区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充沛,向上向好的总体态势持续巩固,为美丽新宁夏建设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持续凝聚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首要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聚共识,让真理光芒照亮奋进之路。一是构建立体化理论学习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我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起“领导带头学、全员覆盖学、创新载体学”的立体化学习格局。自治区党委常委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导学解读机制”,通过集中轮训、专题研讨等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等入脑入心,形成“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学习热潮。我区积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等宣讲活动,实现理论学习全方位覆盖。二是打造沉浸式宣讲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在基层,“老兵宣讲团”“塞上新语”等特色品牌活跃城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390名老兵组成的宣讲队伍,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2024年我区发起沿黄省(区)“理论宣讲走亲”活动,吸引8省(区)宣讲员齐聚宁夏,通过互动交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学习强国”宁夏学习平台不断扩大理论阵地空间,助力“全员参与、全民学习”;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银川市金凤区“板凳会”、固原市原州区“文化大院”秦腔艺术宣讲等,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情怀推动理论与大众“零距离”“面对面”。
以主流舆论引导凝聚团结奋斗的奋进共识
持续凝聚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正能量主导,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一是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筑牢网络安全屏障。面对网络舆论的复杂挑战,我区构建起 “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处置引导” 的闭环管理体系。安排专人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百度贴吧等新媒体平台检索关键词,重点关注舆论“热帖”,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防止一般舆情风险向意识形态领域蔓延。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快速还原事件真相。实现 “线下解决问题、线上疏导情绪”的双重目标,有效遏制负面信息扩散。二是讲好宁夏故事,激发团结奋斗精气神。我区主流媒体持续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和宁夏的故事”系列报道,依托新媒体、微传播等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全景式宣传,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传”入千家万户、“播”进脑海心田。组织开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重大主题宣传,挖掘讲好宁夏红色故事,传承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我区还集中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着力讲好“山海情”“石榴籽”“宁夏妈妈”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同时,我区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经过持续努力,我区主旋律宣传持续提质增效,正能量传播成效斐然,主流思想舆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显著提升,民族团结共识不断巩固,为意识形态领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文化自信自强厚植团结奋斗的精神沃土
持续凝聚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铸魂,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大力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持续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我们的梦——文化进万家”“文化大篷车”“清凉宁夏”“塞上书香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惠民演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宁夏图书馆举办了“‘金蛇献瑞·书香迎春’——图书馆里过大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共包含各类线上线下活动23项。宁夏博物馆每天开展定时义务讲解10场次,为游客免费提供线下语音导览机和线上语音讲解小程序等服务,并推出《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17个线上线下展览。宁夏美术馆推出画家带你看展览、“画蛇添福”版画制作公教等活动,韩美林艺术馆精心打造“韩美林艺术体验市集”活动。二是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我区优质文艺创作生机蓬勃,创排出了如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音乐剧《花儿与号手》等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和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推出电视剧《星星的故乡》、电影《六谷儿》、歌曲《思念如沙》等作品。歌剧《山海情》、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歌舞剧《杨岭村的故事》在全国巡演。京剧《红高粱》、广播剧《遇见良渚》、歌曲《我引绿洲接长路》、长篇小说《阿娜河畔》4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西吉县,擦亮“中国文学之乡”品牌。全区创排推出微电影、微视频400余部,微电影《这时那时》全网传播量近千万次,生动展示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成就和文化气象,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凝聚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理论坚定信仰、以舆论凝聚人心、以文化滋养心灵、以团结汇聚力量,让全区人民在精神上更加紧密团结、在行动上更加协调一致,共同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夏篇章。 (执笔:姜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