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5-09-17     

  徐晓美 佟海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要求的提出,意味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已进入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新阶段,必须把握其精髓要义。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逻辑机理。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具有缜密的逻辑架构,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度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当代折射,契合“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民族融合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赓续“大一统”政治理念,依托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客观现实。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对“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维护国家统一的治理智慧的传承,更是在实践中深化“两个结合”的新成果。二是赓续党的民族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历史逻辑。一方面,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基于党的民族工作经验而提出的实践话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就是这条道路在制度上的延伸。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根结底是认同问题。党关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关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成就与经验,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和行之有效的机制基础。三是顺应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时代要求的实践逻辑。随着实践的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宣传教育等若干方面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不断提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将与之相关的规范、经验等上升为更加科学、更加完备、更加常态的制度机制,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内在结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全方位、系统性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制度侧重于“是什么”,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边界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标准等,主要包含基本制度、原则、法律文件的规范性要素,以及对个体的认知、经验、价值观进行“润物细无声”引导的认知性要素。二是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行机制。机制侧重于“如何实现”,影响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某个领域或某个系统的关系协调、功能运作和作用发挥,由纵向机制与横向机制联动而畅通。其中,纵向机制起指导作用,是摆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向的“导航”,如党委领导机制、目标导向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等。横向机制是串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的“链条”,如政治参与机制、民族贸易机制、生产要素跨空间流动机制、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共建机制、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等。三是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安排。政策侧重于“具体如何做”。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的耀眼成绩,实际上就是制度效应与政策效应相结合的结果。2019年,《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印发;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词的各类“意见”“通知”“办法”等不断优化,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的特点。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科学路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并从五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保证、精神文化支撑、物质基础、重要途径和法治保障,构成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科学路向。一是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机制。要优化理论学习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领域各方面;以“四个特别”为指针,完善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能。二是健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制度机制。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做好文艺、出版等工作,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教育、“五史”教育,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三是健全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催动资金、技术、文化等资源高速流通,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支撑。四是健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制度机制。要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常住人口挂钩制度,推进以互嵌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公共空间建设,为各民族充分提供展示自身文化和历史的机会,推动各民族在城乡社区间交流、理解和融合。五是健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制度机制。要系统性梳理现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专项立法、优化变通与补充规定等,提供公平、明确的法治保障,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