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我们要牢牢把握这条主线,着力在广泛性、深入性、创新性上下功夫,有形、有感、有效地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知、入脑入心。
突出广泛性,着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覆盖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地区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抓好宣传教育必须在广泛覆盖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全域“一盘棋”思想,分级组织、分类实施,全民动员、全员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宣传教育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层面逐渐走向“润物细无声”的实践阶段。在宣传教育主体上,要着力构建以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地区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各行各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职责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地上。在宣传教育界面上,要突出全面性、广覆盖,推动宣传教育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引导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政策、谋划发展规划、开展重要活动、实施重点项目等工作中自觉主动向主线聚焦对标。在宣传教育对象上,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着力推动宣传教育覆盖各年龄阶段、各社会群体,特别要牢牢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还要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设立专门课程、举办专题培训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实现全覆盖。在宣传教育空间场域上,要推动宣传教育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末端,从机关延伸到基层一线,特别是要在乡村社区和基层一线建立宣传教育平台阵地,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另外,也要鼓励引导公共服务场所、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群团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全方面覆盖、全方位融合、全领域拓展的工作格局。
突出深入性,着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效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仅要扩大覆盖面,更要全面融入各族群众社会生活各方面,着力在宣传教育的深入性上下功夫,只有从认知、情感、实践等方面层层递进,才能实现从“知道”到“认同”再到“践行”的不断深化。要增强理论宣传阐释的深度。通过“揭榜挂帅”、专项委托等形式大力支持和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深入开展科研攻关、学术交流、宣传阐释,引导各民族群众深刻透彻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实践,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要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各民族融合发展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阐释,既要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脉络,又要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通过深入挖掘宁夏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走来”的历史事实,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经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和认知。要突出分众化宣传教育。统筹组织、一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活动,结合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基础、关注重点和工作生活场景,制定不同的宣传教育重点。要抓好有深度的主题宣传。加大媒体资源、教育基地统筹力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类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在各级各类主流媒体长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通过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等形式,推出一系列宣传报道,集中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成效、先进典型和生动实践,在叙事析理、寓教于事相结合中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宁夏故事。
突出创新性,着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吸引力。不断创新内容呈现的方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展现出了新的发展样态。利用VR等现代化技术,将历史故事、艺术表现形式等转化为数字信息,打造线上博物馆、文化馆、数字展厅、沉浸式景区,让文物、历史场景等以数字化形式呈现,让大家在可观、可感的历史文化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创新社会教育的形式。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数千年历史中提炼题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宁夏地域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化宣传产品,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可感可知可及。加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族博物馆、民俗文化体验馆等的建设,打造社区民族团结活动中心,深入开展民族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推进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制作推介接地气、易传播、有共情、有共鸣的融媒体产品,讲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彩故事,形成传播精准、覆盖广泛、引导有力的舆论宣传格局。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