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铭记宁夏抗战历史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5-10-27     

  饶彦久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新时代新征程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这一指示为我们研究和宣传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宁夏是保卫西北地区和大后方的前哨阵地、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西北国际运输线的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历史,宁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广泛影响下,宁夏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抗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了可歌可泣的绥西抗战,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不可摧,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5月至11月,西征红军转战宁夏,创造性地开展了对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和宁夏“二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使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逐渐形成共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联合起来打日本”等口号深入人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共密使张子华”。张子华是宁夏中宁人,1936年1月到11月,受中共上海党组织和中共中央派遣,携带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信件,数次来往南京、西安、广州、延安等地之间,为国共谈判问题同国民党指定人员保持接触,进行联络工作,为恢复和建立中共宁夏地下党组织创造了一定条件,为日后党组织在宁夏开展工作起到了铺路搭桥作用,保证了陕甘宁边区西大门的安全。

  盐池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抗战时期,盐池县建立了一支由正规军、游击队和自卫军等组成的革命武装,筑起了一道保卫边区的铜墙铁壁。盐池县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战时期,盐池县委、政府根据《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使各级政权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极大地调动了各界人士的抗战积极性。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使盐池县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经济陷入困境。盐池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足2万人口的盐池县,每年上交公粮至少110多万斤,为解决军民的吃饭问题贡献了力量。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纺织业,从1942年到1945年,元华工厂制作衣胎、被胎、绒帽(毡帽)、毛毡、军用毛毯等,共计12万多件,解决了抗日军民的穿衣问题。大力发展盐业生产,食盐成为边区最重要的外贸物资,食盐收入最高时占边区财政的90%。

  宁夏军队绥西抗战保障了西北地区和大后方的安全。1938年5月至1943年冬,宁夏军队的绥西抗战打破了日军“封锁中国西北边疆,隔绝中苏联系”的图谋,使日军不能越绥西一步,牢牢地遏控了西北门户,保障了西北地区和大后方的安全,对扭转西北抗日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越时空,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捍卫国土、抵御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宁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刻体现了伟大抗战精神,如不熄的火炬烛照现实和未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战火虽然远离宁夏,但宁夏进步青年已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舍身救国。1933年,宁夏旅平学生孙殿才、王子端等人参加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1935年,又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卧轨斗争,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七七事变”后,在宁夏工委的领导下,以进步教师和青年学生为主力,组成“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后方抗战服务团”等组织,在黄河两岸、宁南宁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唱响了抗日救国的时代强音,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抗战时期,宁夏“全民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些群众宁愿挨饿,也要把节省的粮食上交公粮。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质。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关乎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中,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宁夏人民用生命与热血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壮丽史诗。抗战时期,先后有上千名盐池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他们英勇战斗、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许多人在与日寇的战斗中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有些人还成了无名英雄,虽然牺牲了,但在烈士名单上却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在参军运动中,涌现出许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的动人景象。这种民族气节,是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精神支柱。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在绥西战场,宁夏军队英勇顽强、与敌拼杀,用生命阻击了敌人的进击之势。战后,当地群众在掩埋尸体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战士血肉模糊、弹伤累累,仍保持着同敌人拼搏的姿势,甚至难以与敌尸分开;有的战士嘴里咬着敌人的半片耳朵;有的战士双手紧抱敌人,十指深深抠进敌人的肉里难以拉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密码。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的进程艰难残酷,宁夏人民抱定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进行斗争。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严峻的财政困难,盐池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打盐运盐,他们无惧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常年奔波在盐马古道上,畜驮人背,筚路蓝缕,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把食盐运到各地,换回边区所需物资,有力有效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开辟了一条封不住、锁不死的经济生命线,书写了抗战烽火中的不朽传奇。这种必胜信念,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