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中心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这一论述强调了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重作用,指出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还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总书记的这些指示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要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这个支柱产业做优做强,这为我区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区高度重视旅游工作,高位谋划旅游发展举措,高效建设品牌项目。全区坚持以文化传承厚植旅游内涵,以演艺精品丰富旅游业态,以公共服务拓展旅游空间,以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消费,推动资源整合、产业契合、业态融合,激活发展动能。按照构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全域发展新格局思路,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过精耕细作稀缺性、独特性资源,发展沙漠深度游、贺兰山文体游、酒庄度假游、文化遗产游、城市休闲游、特色乡村游、红色研学游、生态康养游等。
今年国庆节期间,宁夏文旅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经综合测算,国庆中秋节假期,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83.1万人次,旅游花费49.7亿元,较去年国庆节假期分别增长38.5%和30.4%。《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国庆节期间,宁夏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2%,高出全国均值12个百分点,银川同比增长20%,稳居西北省会城市前三。其中指出宁夏兼具“西北大漠雄奇+黄河文明厚重”唯一性资源正好契合“为情绪买单”的新消费心理。
我区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人均博物馆占有量居全国第二。打响了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六张牌,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宁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区经济增长、拉动消费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以致用,转化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首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创新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消费。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创新成为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为低空旅游、银发旅游、赛事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文旅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根据方案精神,我区通过引入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下功夫。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完备的公共服务和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旅游公共服务通常包括公共信息、公共交通、应急救援、卫生安全、生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惠民便民服务、服务人员培训等。在保证游客和当地居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将市场主体创造性地引入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可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可持续性。对市场主体进入旅游公共服务的尺度和范围的准确把握正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也是高质量旅游目的地建设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更高要求。
第三,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适时出台引导性政策。我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等方面推出了系列实施方案,建设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文旅企业培育计划。在政策和方案落实的过程中,既要强调行业监管、标准制定、项目入库,也要关注政策实施的市场反馈和效果评估。
第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努力做好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要通过旅游统计与大数据、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游客满意度水平等对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最新形势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加强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统计监测,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第五,要在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和旅游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特别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加强旅游业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执笔:张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