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5-11-03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科学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全会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精准研判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方位,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与实践路径,不仅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纲领,更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和中国发展的坚定信心。

  战略接续:锚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坐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核心目标。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稿的说明中强调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全会深刻揭示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其承前启后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七大主要目标,从高质量发展到科技自立自强,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到民生改善,从文化繁荣到国家安全巩固,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目标体系,既衔接了“十四五”的发展成果,又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绘制了清晰路线图。这种阶梯式递进的发展布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确保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历史接续中稳步推进。

  理论创新: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体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伟大的实践必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理论层面的重大意义,在于其立足新的实践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质与实现路径作出了新的理论阐释。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并非简单的政策罗列,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其中“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明确表述,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为破解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理论遵循。在发展理念的创新上,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部署突破了传统发展思路的局限,构建了“科技—产业—人才”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命题。这些理论创新成果,不仅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更构建了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行动纲领:破解发展难题的系统部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其针对新时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战略安排,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稿的说明中强调指出“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建议》稿在经济发展领域,全会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内需市场—体制机制”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在实体经济层面,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五大强国,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需求侧管理层面,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在体制机制层面,明确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这一系列部署精准把握了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了保障。在科技创新领域,全会突破了以往单一化的政策思路,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种部署,既着眼于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又注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全周期支撑,这一部署体现了对科技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是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在改革开放领域,全会实现了改革与开放的深度联动。改革方面,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深层次障碍;开放方面,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种“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辩证思维,彰显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系统协同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双重动力。

  人民至上:指向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稿的说明中明确强调:“《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更体现在其将“人民至上”理念贯穿于发展部署的全过程,以扎实的民生举措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进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明确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民生工作原则,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部署。在就业领域,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在教育领域,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保障领域,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健康领域,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些部署覆盖了民生保障的关键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保障网络。尤为可贵的是,全会将民生改善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这种发展理念既通过民生改善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又通过高质量发展为民生保障提供坚实基础,实现了“发展为民”与“为民发展”的辩证统一。这种发展模式将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我革命:筑牢执政根基的根本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稿的说明中明确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最终落脚于对党的建设的强化与深化,通过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全会明确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根本保障。这一部署延续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并将这种管党治党的力度持续传导下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全会提出的“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为凝聚发展合力提供了政治保证。这种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治理思路,既强化了党的执政根基,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执笔:李长德)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