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5-04-09     

  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

  “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强更优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注重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小农户的能力和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重要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通过要素联结、劳务联结和合作联结等方式,带动农民参与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等优势,带动农民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进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促进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创建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有助于提升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产业对村民就业和增收的带动效应。作为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纽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能够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围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视数据共享、“互联网+”、人工智能网络等创新型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二是有利于提升联农带农能力与水平。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联农带农挂钩,旨在国家通过制度设计和资源倾斜,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协同发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联农带农”作为一种有效而可持续的方式,以利益捆绑联农,以经营主体带农,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机会。三是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承担政府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等事宜,为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备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观念,不断促进村民综合素质提高,逐渐形成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协同合作机制,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宁夏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围绕规范发展、质量提升和带农增收,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相继在政策支撑、试点示范、机制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出台举措,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截至2024年7月,全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总数超2.2万家,其中家庭农场144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2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33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六特”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农民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还面临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类经营主体规模化程度偏低。大品牌、大企业不多,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合作关系比较松散;链条延伸不充分,产业融合层次较低。二是规范化经营水平偏低。经营管理粗放,议事、决策、管理的民主性不强,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三是产业化组织偏散。经营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经营特色不明显,品牌影响力不足。四是政策支撑偏少。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不够具体。五是人才和创新偏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头人一般由村组负责人和种养大户担任,靠经验习惯行事;农业科技投入不足,高技术、高回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六是抵御风险能力偏弱。农产品收益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动影响较大,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健全等。

  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路径。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就是要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拓展联农带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要培育壮大联农带农主体。按照“联农带农”政策导向,通过制度设计和资源倾斜,落实土地、金融、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政策,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联结纽带,采取因户施策,分类联带,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有机衔接。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打破“优质不优价”的困境。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通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接二连三”。支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强链、补链、固链、优链上下功夫,以此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要积极引导规范化运行。探索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监管和财务监督,完善规范化管理模式。加强劳动权益保护,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要持续强化人才与科技支撑。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鼓励乡村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经营主体经营活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经营主体的科技应用能力。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注重科技赋能,支持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执笔:马建英 杨海燕)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