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宣讲网!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热点面对面

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辩证法

宁夏宣讲网  nxjst.nxnews.net  发表时间:2025-05-06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管党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辩证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在“本”与“形”的辩证统一中夯实作风建设信仰之基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本”与“形”的辩证统一。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一方面,党风体现着党性。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了这些,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所以,新时代,我们党就是在统筹党性党风党纪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加强作风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求以“本”塑“形”、固本培元。“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所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在固本培元上下功夫,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最终实现“本”与“形”的内在统一。

  在“公”与“私”的相互区别中确保作风建设造福人民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公”与“私”的辩证区别。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一方面,权力姓公不姓私,加强作风建设就是明确公权性质的过程。作风问题有的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求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避免私心、私利、私欲,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在“大”与“小”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大”与“小”的辩证统一。在作风问题上,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找到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经过全面系统分析,我们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进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取得了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另一方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从小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从小处抓起、从点滴做起,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面上问题的解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实践证明,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我们党在“大”与“小”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上”与“下”的辩证统一中实现作风建设全面贯通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上”与“下”的辩证统一。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一方面,领导干部作为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新时代,我们党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正是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形成了“头雁效应”,立起了标杆,进而带动“绝大多数”见贤思齐,以作风建设塑造党的先进和纯洁形象。另一方面,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来评判,必须坚持“开门纳谏”。在推动作风建设时,我们党坚持开门教育,推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制定有关政策规范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实现了“绝大多数”的主体地位与“关键少数”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既通过“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又依靠“绝大多数”的广泛参与形成监督合力,在“以上率下”与“以下促上”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严管”与“厚爱”的辩证统一中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严管”与“厚爱”的辩证统一。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不是彼此对立的。一方面,以“严”字当头筑牢纪律堤坝。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时的细节约束,到“打虎拍蝇”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正是通过“严管”这个“硬约束”,让“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交易”得到了根本遏制,使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新气象。另一方面,以“厚爱”为基激发担当作为。在推动严管的同时,我们党在新时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将“严管”的力度与“厚爱”的温度有机结合,既防止“洗碗效应”,又破除“躺平心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在“常”与“长”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作风建设一以贯之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常”与“长”的辩证统一。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一方面,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把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抓日常、抓经常,让严的基调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另一方面,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使作风建设实现制度化治理成效,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这种“常”与“长”结合的治理智慧,既抓住了作风问题的“表”,更触及了思想根源的“里”,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制度支撑。

  把握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辩证法,本质上是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运用。唯有在“本”与“形”、“公”与“私”、“大”与“小”、“上”与“下”、“严管”与“厚爱”、“常”与“长”的辩证关系中强基础、固根本、见真章,才能使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执笔:马永钊)

【作者】:

【稿件来源】: 宁夏日报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